原创 关爱您和家人健康

在工作日,由于社会日程安排的要求,很多人通常需要早早起床参与学习或工作,因此会早些睡觉,到了周末则会报复性地熬夜。那么,到底几点睡觉最好呢?研究表明,在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入睡与最低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相关。但实际上,受基因影响,我们每个人的昼夜节律不尽相同,部分人群表现出“百灵鸟”或“夜猫子”特征,此时间段对他们而言并不是合适的入睡时间。所以说,由于个体性差异,入睡时间并不存在通用的“黄金时间点”,保持适合自己的规律、健康的睡眠习惯,才是最为重要的。

“百灵鸟”和“夜猫子”

在生活中,一些人睡得早、起得早,我们将这类人称为“百灵鸟”;还有一些人则睡得晚、起得晚,我们将其称为“夜猫子”。

在睡眠医学领域,如果这两类人群的睡眠习惯影响了日常的社会功能,“百灵鸟”可能会出现睡眠-觉醒时相提前,“夜猫子”可能会出现睡眠-觉醒时相延迟。

当工作和学习必须遵守社会固有时间表时,“夜猫子”常被迫早起,会因睡眠不足及日间症状而十分痛苦,此时则需要将其当作一种睡眠障碍进行治疗。如果“夜猫子”们的工作和生活能够独立于社会固有时间表(如作家、画家等自由职业者),那么他们的睡眠通常不会出现问题,无须进行治疗。

专家说

睡眠时间与激素分泌

部分激素的分泌与睡眠节律相适应,表现出相应的节律性。睡眠时间混乱而不规律,会导致激素分泌出现问题,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

睡眠时间与高血压

血压变化也存在着显著的昼夜节律性,作息缺乏规律性可能会破坏血压的昼夜节律,导致高血压发生。

保持健康睡眠习惯的小建议

①维持规律、固定的睡眠时间表,在每天的同一时间点入睡和醒来。

②不要躺在床上进行非睡眠相关的活动,如看电视、玩手机、阅读等。

③昏暗、温度稍低的环境有助于睡眠。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十万个健康为什么丛书——睡眠的健康密码》

本书主编: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陆林

本文作者:

张继辉 封红亮 张丽清

声明:本材料仅供疾病认知教育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推荐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注意:本文封面图片和文内图片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