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读周振甫《诗词例话》,以画龙之喻,论及“完整和精粹”,颇有感触。先引几段我最有感觉的文字:

钱塘洪昉思(升),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并在司寇宅论诗。昉思嫉时欲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昉思乃服。 ——赵执信《谈龙录》

要写一鳞一爪而没有支离破碎之感,且能给人以完整的龙的感觉,这就要求作者的心目中先要有一条完整的龙在。

作者要是写龙,那么透过一鳞一爪来反映龙的全体是够了;作者倘要写其更广阔的境界,那也可以透过龙的全体来反映。在其更广阔的境界里,龙的全体已经退处于一鳞一爪的地位,写龙的全体正是写一鳞一爪。

回想诗词创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写不下去”的感觉,首先就是心中没有一条完整的龙,而是混混沌沌地从某个点发散出去。最后往往就是零乱的字词和意象散了一地,串不起来,也收不回来。如果用画龙来比喻,大概就类似于用几片龙鳞勉强拼凑个龙的样子,一碰就散架。至于“透过一鳞一爪来反映龙的全体”,更是全然找不着感觉。

很多时候,我把力气用在了雕琢字句上;章法,在心中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实践中常常顾及不上。

因为经历过一段严重自我否定的日子(那时候完全不能动笔,觉得自己写的什么都是糟糕的),我格外珍惜现在能够放开了写的状态。在简书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新写的诗词,已经超出过去十几年的总量,这是我之前不敢想象的。但就质量而言,自己真正满意的,其实没有几首。瓶颈一直都在那儿,要突破,还得继续努力。

搁笔又提笔,这十几年间,也不知有过多少次。以至于总会怀疑“诗词是不是我的真爱?”现在,我越来越能给出肯定的回答了。除了不断有成品带来的满足感,还要感谢所有给过我许多肯定与鼓励的朋友。每个人的留言或点赞,都是一束小小的光,照亮我前行的路。

感谢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