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净界法师
四、结示劝修
《楞严经》它把生命分成真实跟虚妄,首先我们要怎么样?破除虚妄,安住真如,这第一件事情。
甲一、安住真如
真妄不二: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我们把重点再复习一下。我们在生命当中分成二部分:一个是浮尘诸幻妄相,就外在的五阴的相状。这个相状是什么呢?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它只是一个虚妄暂时的假相。第二个它内在的体性,是真实不变的功德。
本经先把生命区分成二块,一个是虚妄的假象,一个是真实的功德,先这一部分。
观相元妄: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虚妄是什么相貌呢?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别离而灭,所以它是怎么样?生灭之法,是暂时之法,我们没有主导性的。
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而我们的真实之法,是常住妙明不动周圆的一种真实的功德。
这地方讲到一个观念: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就真中本来没有妄。一个菩萨不容易啊!他面临的是内心无量无边的烦恼,要面对无量无边的罪业,那他怎么办?他云何应住呢?他凭什么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他有什么理由讲出一句话?其实靠这一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在一念的心性当中本来就没有烦恼,本来就没有罪业,这个菩萨才能够安心的安住下来。那只是一种缘生缘灭的假相,都是可以消灭的。
对于这地方的胜解,会影响我们菩提心,是不是真实的发起来,就是本来没烦恼、本来没有罪业、本来没有生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胜解的观念,正念真如,或者我们说安住真如。你经常要远离五阴的假相,安住在你真实的心性,这是第一件事情。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829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