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练习的 3 个不同境界,该如何突破?(瑜伽境界基础瑜伽三)-喜马拉雅瑜伽传承
每个人练习瑜伽基础不同,时间长短不同,悟性不同,练习瑜伽的境界也不同。
瑜伽练习的境界,我们可以从 3 个方面来分解:体式练习、呼吸练习和心灵练习。
这 3 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每个方面都有 5 个不同的境界,来自省一下,你处于哪个境界?
1:体式练习的境界
模仿 - 熟练 - 知觉 - 收摄 - 自律
练习瑜伽,最初从体式模仿开始,学会模仿后开始走入熟练,熟练后知觉反应逐步深入肌体,深入后感官意识走入收摄向内感受,到达入内就渐进走向自律,自律是最好的精进。
这个过程有个阻力点,走向收摄点的时候,很多人走不进来,这就是被体式捆绑了。
学会放平心态,不追求体式,让体式自然到来。
2:呼吸练习的境界
短促 - 粗声 - 柔缓 - 细声 - 无声
练习呼吸,最初往往是短促的呼吸,短促呼吸带来急躁与不安,且伴随着粗声,这是瑜伽不良呼吸相。
当呼吸开始柔缓下来,身心彼此之间就开始协调合作,随着呼吸加深,气息走向细声,细声能够具备控制气息能量,到达无声的境地,呼吸就非常强大了。
过程阻力点往往在柔缓处,很多人呼吸慢不下来,原因是心不够安静。心慢下来,呼吸才能慢下来。
3:心灵练习的境界
静身 - 静念 - 静息 - 止息 - 冥想
静身是让身体先安止下来,即停止行为动作,通过静身走向静念,这个过程叫做身念止。
通过静念让意识念头安止一处专注,通过专注静息可以减少意识波动,静息即呼吸细声到无声,如此能够到达自然止息,止息时鼻和舌二根欲望停止,则冥想大门开启走向禅境。
过程阻力点,往往在静息到达止息之间,很多人无法做到静息,因意识波动过多,需要时间训练改善。需要多练习静坐冥想,可以减少意识的波动。
瑜伽练习就是这么真实,没有捷径,唯有不急不躁,向内探索,才能领悟瑜伽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