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一般的地级市 | 湖北襄阳迎来第9位在职副省级兼市委书记,这座城有哪些成绩和亮点?

2025年1月4日,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出席襄阳市领导干部会议并讲话。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文兵主持会议并宣读省委关于襄阳市委书记调整的决定。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吴海涛出席会议并讲话。至此,吴海涛成为襄阳第9位在职副省级兼任市委书记的干部。

(1)了解襄阳:2001年以来,有哪些省级领导担任过襄阳市委书记?

中襄号选择2001年为录入点,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年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在全球化进程中开启了相融共生的新纪元,对今后国内国际大循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以后,襄阳踏上了从“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到“新时代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新征程。

截至发稿时间,2001年至2025年1月,共有10位省级干部担任过襄阳市委书记职务。按照任职时间排列,依次是:阮成发、田承忠、唐良智、范锐平、王君正、任振鹤、李乐成、马旭明、王祺扬、吴海涛。其中,2002年,湖北省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阮成发任襄阳市委书记,2004年任湖北省政府副省长,2020年11月任云南省委书记;2004年,武汉市委副书记田承忠任襄阳市委书记,2008年1月至2008年2月任湖北省政府副省长,兼任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现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任振鹤现任甘肃省省长;李乐成现任辽宁省省长。综上所述,这10位担任过襄阳市委书记的副省级干部中,有9位是在职兼任襄阳市委书记,有4位升任正省级领导。

据中襄号了解,从2004年起,襄阳初步成为“高配之市”。2011年至2025年1月,连续7届襄阳市委书记均由副省级干部兼任,襄阳是湖北省内“省官治市”底蕴最深厚的地级市,是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地级市里少有的常态化“高配之市”,在特定区域里是高配规格多元、高配规格最高、高配时间最长的非省会地级市。担任过襄阳市委书记的副省级干部包括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这些年坚定不移地执行“省官治市”以来,9位在职副省级领导兼襄阳市委书记接续发力共筑“重点中心城市”之基,襄阳取得了从20世纪80年代强势崛起到世纪“缓冲”、再到新时代跨越式复兴腾飞的优异成绩,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成果获得国务院阶段性“验收”,新取得“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定位,被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为中部地区重点城市,为打造中西部非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和典范注入强劲能量。

(2)探索襄阳:为什么襄阳能够成为“高配之城”?

据中襄号梳理,襄阳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因楚文化发源地崛起于周,因楚国起家地和楚国都城坐落地而闻名于世,因汉朝荆州首府迁治而引当世贤能广聚并带动后世十几个朝代常设省治将守使之成为文治武功立业地,因唐朝三次拟定国都且列于十五道而繁盛于千里汉流,因宋元交替而使得万民尊重和厚爱并重新审视定位于国之重心……纵观古今史得出一个结论,襄阳总体优势超常。如清朝文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再如当代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机构表述:“襄阳是楚文化主要发源地之一、汉水文化核心区和三国文化之乡,被誉为华夏第一城池。”

关于襄阳的城市地位,中央、湖北省都有明确的认定。

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写道:“支持襄阳巩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加快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何为“汉江流域”?据中襄号多方了解,汉江流域主要有地理、经济、通俗等学说,其中地理学说涵盖区域最为广泛,涉及湖北、陕西、河南、甘肃、四川、重庆等省份。由此可见,襄阳广角度纵深万里天地,品位度可谓“万里挑一”“独当一面”,发展潜力不可估量,乃21世纪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级市之一。

2021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写道:“促进襄阳等区域重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据中襄号了解,2011年至2023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跨越5000亿元大关,迈上5800亿元台阶,跻身全国城市50强,稳坐汉江流域和湖北省非省会地级市第一席位,成为中部地区非省会地级市龙头,入列全国非省会地级市20强;全市常住人口数量连续增长,分别达到527.1万人、527.6万人、527.85万人,2023年襄阳中心城区人口增至237万人、其中周边城市11.3万人落户,2024年襄阳中心城区又吸引周边城市11.34万人落户。

根据湖北省政府印发的《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到2035年襄阳提升为Ⅰ型大城市。作为叠加中部地区重点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等身份于一体的“重点中心城市”,襄阳市制订了更加宏伟的目标,即,中期300万、远期500万人口。结合2023和2024年数据来看,襄阳中心城区人口增长速度澎湃有力。中襄号基于年均“10万+”的增量乐观认为,襄阳有望提前完成相关《规划》,高效落实国家赋予的使命任务,率先填补全省Ⅰ型大城市空白,再次吹响特大城市建设号角。

襄阳不断提升的综合实力显示,全域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各大产业会越来越强,中国式现代化氛围会越来越浓厚。如,在经济体量上瞄准全国城市40强矩阵目标,在城市框架上找准特大城市可持续健康高速发展方向,在区域协作上引领汉江流域、辐射南襄盆地、联动鄂西北高质量发展。公历2025年是农历乙巳蛇年,也是襄阳又一个高光发展时期,将是襄阳匹配更高定位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建设大美襄阳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年,全市上下务必团结一心,接续铸造新辉煌,紧密围绕梦想奋进开干,共同推动襄阳拉升标杆、勇争一流。

(中襄号统计数据以及资料截至2025年1月4日,若有变更请联系添改)